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导青年学生在实践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情怀,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智慧康养学院“山海智愈服务队”于2025年7月16日赴烟台市王懿荣纪念馆和磁山爱国主义教育展馆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本次活动以“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为核心主题,通过实地参观学习、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让队员们在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中感悟家国情怀,明确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

破解“知行脱节”,思想与情感深度共鸣。本次活动的第一站是王懿荣纪念馆,该馆是为纪念中国近代金石学家、甲骨文发现者王懿荣先生而建。馆内收藏的大量珍贵文物、历史照片和文献资料,生动展现了王懿荣先生卓越的学术成就及其在甲午战争中以身殉国的爱国壮举。队员们先后参观了“甲骨文的发现”、“生平事迹”、“爱国精神传承”等展区。为有效克服青年学生历史认知可能存在的表面化、抽象化倾向,活动创新采用“沉浸式历史现场体验+专业视角引导反思”模式。在观看实物陈列和多媒体演示,深入了解甲骨文历史价值与王懿荣“甲骨之父”学术成就的同时,特别引导智慧康养专业队员关注革命先辈在极端艰苦环境下展现的惊人意志力与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当了解到王懿荣先生在国难当头之际挺身而出、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时,队员们深受震撼,“震撼”、“敬佩”、“责任”成为现场交流的高频词。这种深度体验极大激发了队员们的内在情感认同,成功将书本上的红色基因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生动教材,使“爱国情怀”从抽象概念升华为深刻的价值追求,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显著增强,理想信念根基更加牢固。

深耕本土红色沃土,赋能区域精神传承。针对部分青年对烟台本地深厚红色历史了解不深、情感联结不紧的问题,第二站精准选取了具有地域代表性的磁山爱国主义教育展馆。展馆九个展厅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示了英雄先烈和科学家的感人事迹与传奇故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了解了开国将领的丰功伟绩、艰苦卓绝的长征以及经典的四渡赤水战役。活动注重深度挖掘并系统梳理王懿荣“学术报国”与“舍身取义”的精神内涵,以及磁山所承载的胶东军民英勇斗争史。馆内100多幅图文并茂的历史照片和党史照片,将人们从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带到奋进新时代的征程,让队员们直观感受历史变迁。队员们不仅对烟台本土红色文化形成了系统、立体的认知,更建立起强烈的地域自豪感与情感联结。活动中收集整理的丰富一手图文资料(如展馆介绍、历史照片、英雄事迹细节),为后续在校内及社区开展“烟台红色故事会”、“本土英雄事迹展”等特色宣讲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有效推动了区域红色基因的活化传承。

创新“红专融合”,开辟实践育人新路径。“山海智愈服务队”充分发挥智慧康养专业特色,积极探索思政教育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的深度融合。在参观学习过程中,有意识地引导队员从专业角度进行深度思考:革命先辈在物质极度匮乏、条件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如何能保持如此强大的精神意志和相对的健康状态?这种源自坚定信仰的精神力量,对当代老年心理健康维护、积极老龄观的培育有何启示?更重要的是,作为未来的康养从业者,如何将这份炽热的爱国热情转化为运用专业技能服务人民健康、奉献社会的具体行动?这一“红专融合”的创新实践,成功激发了队员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国家社会需求紧密结合的自觉性。活动后,团队已初步形成构想:未来在深入社区开展康养服务时,将融入“革命精神中的积极心理要素”主题讲座或互动活动,尝试将红色文化蕴含的乐观、坚韧、奉献等宝贵精神特质,转化为促进老年群体身心健康的文化养料。这鲜明体现了团队“以青春之力传承红色基因,以专业之能服务社会发展”的核心宗旨。

强化成果转化,提升团队效能与辐射力。为确保实践活动成果不流于一时感受,形成可持续的教育影响力和团队行动力,本次活动贯穿了即时分享与深度讨论。活动结束后,团队迅速组织了系统性总结反思会,并将本次实践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悟转化为多种成果形式:包括开发具有教育意义的主题团日活动方案、撰写生动的宣讲报告、制作短视频、图文推送等新媒体作品,为学校提供了极具价值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范例。团队凝聚力与向心力在此过程中得到空前提升,成员间形成了基于共同价值追求的紧密联结。
此次三下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使“山海智愈服务队”队员们近距离接触红色文化,让大家在行走中感悟历史,在实践中坚定初心。“山海智愈服务队”将始终牢记“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的使命,以青春之力传承红色基因,以专业之能服务社会发展,让爱国主义精神在新时代绽放绚丽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