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烟台 正青春”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成果展示|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墨启新苗”中华文脉传承服务队

时间:2025-07-22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极响应共青团山东省委关于“百万大学生进校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深入社区、走进基层,结合专业特长,用实际行动践行强农兴农的青年担当,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

青春力量赋能基层,文脉薪火代代相传。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财经商贸学院“墨启新苗”中华文脉传承服务队自成立以来,积极响应团中央部署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学子深入烟台周边乡镇、社区,以笔墨为桥,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基层落地生根。队员们带着书法作品走进乡村学堂,开设书法教学课堂,手把手教孩子们执笔挥毫,讲解汉字里的文化故事;用短视频记录并传播,让沉睡的文脉在青春视角下焕发新活力,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赋能基层,文脉薪火代代相传”的初心。 东周格庄作为福山区传统村落,虽保留着浓厚的乡土文化底蕴,但近年来受限于资源与人才,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略显薄弱。“墨启新苗”服务队精准对接需求,在村党群服务中心开展“墨韵课堂”,面向全村6-12岁儿童开展系统性书法教学。

活动筹备阶段,指导老师们多次走访东周格庄,与村委深入沟通,了解当地孩子的课余生活和家长对传统文化的期待。基于调研,团队确定以“兴趣启蒙+实用书写”为核心,精心筛选基础笔画和常用汉字,确保课堂真正“接地气”.

课堂中,指导老师吴泉宏、邢艳云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她们巧妙结合东周格庄孩子们的年龄特点和乡村生活,将抽象的笔画练习与农田意向结合,让枯燥的技法学习变得生动有趣。老师们不仅亲自指导示范正确的握笔姿势,讲解临摹技巧,更以书法作品为例,剖析“横竖撇捺”的奥秘和汉字的结构之美,为实践活动提供了坚实的专业保障.

服务队队长赵梓含勇担重任,成为连接师生与村民的坚实桥梁。出发前,她组织队员反复研讨,根据孩子们的年龄和基础差异,分别制定了“启蒙组”和“基础组”两套教学方案,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学有所获。

服务队建立了便捷的家校联系群。志愿者们每日在群内每天分享教学重点,通过图片和短视频直观演示执笔、运笔技巧,方便家长在家辅导孩子巩固练习,形成了良好的共育氛围。

                       

对于基础薄弱的孩子,老师和志愿者们倾注了更多耐心,手把手纠正握笔姿势。课堂上,确保每个孩子都能得到一对一的精准指导,每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及时的反馈,真正实现“精准滴灌”。课后队员们还会汇总教学反馈,不断优化提升。

十余天的教学成效斐然,在老师和志愿者的悉心引导下,小学员们成果显著:年纪较小孩子已熟练掌握“横竖撇捺”的基本书写,80%的孩子能熟练写出20余个常用字。

财经商贸学院志愿者的到来,有效填补了乡村传统文化教育的缺口。孩子们在“横竖撇捺”中触摸汉字之美,感受文化底蕴;村民们也在活动中重新唤起了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书法,从纸上的艺术符号,变成了联结乡情、凝聚人心的精神纽带,为乡村注入了新的文化活力。

为让这份文化传承不局限于暑期,“墨启新苗”服务队已与东周格庄村委达成长期合作意向。这一机制为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预示着“墨香”将在未来持续滋养这片土地。

下步,我校将继续深化“三下乡”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建设,坚持实效原则,大力推动社区服务需求与高校专业优势精准对接,提高进社区服务项目化专业化进程,引领全市广大青年学子在实践中经风雨、见世面、壮筋骨、长才干,为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市贡献青春力量。

学校地址:烟台市福山区河滨南路99号

招生电话:0535-6600936

Copyright © 2024.烟台城市科技职业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